您的位置:中华显示网 > 行业追踪 > 行业观察 >

评估分析Micro LED转移技术与量产的可行性

编辑:songqiuxia 2017-07-18 09:23:43 浏览:640  来源:LEDinside

Micro LED技术在当前面临着相当多的挑战,集邦咨询LED研究中心(LEDinside)最新报告3Q17 Micro LED次世代显示技术- Micro LED转移技术与检测维修技术分析报告表示,Micro LED制程中,巨量转移是一关键性制程,如何快速且精准的将Micro LED转移至目标,UPH (Unit Per Hour)及良率的提升将是首要努力的课题方向之一。

  Micro LED转移技术分析

  LEDinside研究副理杨富宝表示,Micro LED制程共计四大关键技术,转移技术是目前最困难的关键制程之一,其他包括电路驱动设计、色彩转换方式、检测设备及方法、晶圆波长的均匀度控制等,也都是尚待突破的技术瓶颈。

  为什么Micro LED制造成本会居高不下?原因在于制程中还有很多转移技术相关瓶颈仍待突破。大致区分为以下七大要素:

1. 生产设备精密度的要求

2. 制程良率的提升、产出速度(UPH:Unit Per Hour)的效率提升

3. 制程能力的控制

4. 生产方式之最佳化确定

5.检测设备及仪器的精确稳定性

6. 坏点维修方式

7. 制程加工成本的降低

由于Micro LED涉及的产业横跨LED、半导体、面板上下游供应链,包括芯片、机台、材料、检测设备等都与过去的规格相异,提高了技术的门槛,而异业间的沟通整合也增加了研发时程。

image.png

(图:LEDinside整理)

  LEDinside以工业制程六个标准差做为Micro LED量产可行性评估依据。转移制程良率须达到四个标准差等级,才有机会产品商品化但加工及维修成本仍然很高,若要达到成熟的产品及具有竞争性的加工成本,其转移良率至少要达到五个标准差以上,才能真正成为成熟的商品化产品。

  Micro LED量产可行性评估

  一般传统的LED例如3030的封装体其光源尺寸3,000μm,可借由SMT设备即可达到转移之作用,当光源尺寸在100μm时也可借由固晶机(Die Bonder)设备达到芯片转移,当光源尺寸不断的缩小至10μm时,现状的转移(Pick & Place)设备其精密度及准确度将面临严重考验。

  Micro LED制程的设备的精密度需小于±1.5μm才能精确的转移至目标背板,目前现况转移设备(Pick & Place)的精密度是±34μm (Multi-chip per Transfer),覆晶固晶机(Flip Chip Bonder)的精密度是±1.5μm (每次移转为单一芯片) ,皆无法达到Micro LED巨量转移的精密度规格需求。

  芯片级銲接 (Chip Bonding)及外延级焊接 (Wafer Bonding)由于产能过低及工时成本过高,在巨量转移上将无法应用上,但Wafer Bonding(外延级焊接)现状的应用是因为以现有机台来开发Micro LED技术及研发像素数量(Pixel Volume)较小的产品,但产能及工时成本皆是挑战,未来转移技术将是以薄膜转移(Thin Film Transfer)的各种技术为主。

  五大薄膜转移技术包含:

1. 静电吸附

2. 凡得瓦力转印

3. 雷射激光烧蚀

4. 相变化转移

5. 流体装配

流体组装方式是一种高速度的组装技术,对各式之产品应用皆有较高的产出量(UPH),可以大幅度缩减组装工时及成本。

  转移技术的选择需视不同之应用产品决定,最主要是考量设备投资、产出量(UPH)及加工成本等因素,另外各厂家之制程能力及良率的控制,可视为产品发展顺遂的关键因素。

  按照当前的情况,智慧手环、智慧手表、室内显示屏的应用,将会是率先实现使用Micro LED的电子产品。但是由于转移技术的困难度比较高及各应用产品的像素数量(Pixel Volume)的不同,投入的厂商先以既有的外延焊接设备(Wafer Bonding)来做研发及选择像素数量(Pixel Volume)较少之应用产品为目标,以缩短开发的时间,也有厂商直接朝向薄膜转移 (Thin Film Transfer)技术的方向发展,但因设备需另外设计及调整,必需投入资源甚多及消耗更长的研发时间,也将会产生更多的制程问题。

 

标签:

关注我们

公众号:china_tp

微信名称:亚威资讯

显示行业顶级新媒体

扫一扫即可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