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星和夏普或落选苹果iPhone 6显示屏供应商;
5月21日,据科技博客网站phoneArena报道,中国台湾地区媒体报道称,苹果没有选择三星和夏普为未来的iPhone供应显示屏,而是选择了群创光电。
未来iPhone显示屏的主要供应商仍然是LG和Japan Display,但这两家公司显然不能满足预期的需求,因此苹果决定再选择一家供应商。迄今为止业界一直预计苹果会选择三星或夏普。
消息称,苹果在三星、夏普和群创光电三家公司中选择了群创光电,并指定它生产iPhone 6用4.7英寸显示屏。三星是苹果的直接竞争对手,苹果一直在努力降低对三星的依赖程度。夏普960X1704像素分辨率显示屏存在质量和成品率低的问题。
群创光电是最大的液晶面板厂商之一,生产用于手机、笔记本、台式机显示器、电视机的显示面板,并不缺乏生产手机显示屏的经验。有传言称群创光电已取代三星向苹果供应iPad mini显示屏,因此群创光电与苹果有合作的历史。(竹子)搜狐IT
2.平板电脑显示面板出货量首次同比下滑;
网易科技讯 5月2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进入2014年后,有多个消息源曾指出——平板电脑的出货量正出现增长放缓的趋势。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周三来自市场调查机构NPD的数据首次证实了这点。
根据NPD报告显示,平板电脑显示面板的出货量在今年4月仅达到2420万块,较2013年同期时的2530万块,减少约4%。这是平板电脑市场有史以来首次出现了出货量的同比下滑。
平板电脑显示面板出货量首次同比下滑
这一现象或表明市场已达到某种程度的饱和,尽管这比预计的时间要快很多。平板电脑如今面临着上下两个方向的挤压:大屏幕智能手机和越来越便宜的触屏笔记本产品。平板电脑在大多数时候被定义为“刚刚足够好”,这也意味著有关厂商很难再说服消费者去购买,以替换手中的设备。(卢鑫)
3.研调:面板厂多元产品策略吃产能,料满载至Q3;
研调机构WitsView表示,由于面板厂布局新产品初期的生产良率较低,伴随而来的产能损耗让新规格面板供给吃紧,加上新规格面板亦开始对其他面板的产能带来排挤效应,让整体供给更为趋紧;面板厂商在力行多元产品开发策略的情况下,产能满载状态可望延续到第3季。
WitsView 指出,中国大陆五一假期之后,6大电视品牌平均库存仍仅有4.7周、库存仍属健康,加上下半年积极冲刺年度出货目标,预期未来几个月中国大陆品牌面板备货力道将续强。同时间,面板厂持续瞄准新尺寸、曲面电视、超高解析度(4K2K)、超大尺寸产品及有机发光二极体(OLED)新产品多有着墨,也因此使电视面板产能逐步偏紧。
WitsView分析,在电视面板产能需求高于预期下,已进而排挤了液晶显示器面板产能;加上中小尺寸产品也同步分食原本供应液晶监视器的五代线产能,遂使得液晶显示器面板产能紧绷;而欧美经济趋向复苏,以及微软针对249美元以下低价NB推补贴策略,皆激励了15.6寸(W) 笔电需求,加上国际品牌手机需求增温,亦排挤了部分NB面板产能,也使其产能需求同样趋紧。精实新闻
4.面板产业加大上游国货采购 提速替代进口品;
5月19日,京东方和东旭光电宣布,两者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除在玻璃基板业务形成可量化的合作协议之外,东旭光电承诺,对于其在京东方高世代面板生产线 (含6.5代及以上)产地200公里以内新增配套玻璃生产线,京东方拥有优先参与投资权。京东方从事的面板是液晶电视的上游,东旭光电主攻的玻璃基板可谓是上游的上游,玻璃基板占面板厂商总成本比重12%-14%。
南都记者采访获悉,面板自给率今年将到40%,但是给面板配套的产业,进展仍不尽如人意,玻璃基板只能配套6代和6代以下,偏光片自给率只有5%左右。而在这些上游领域,毛利润率动辄30%以上。分析人士称,今年政府大力推动国内配套能力发展,预计将推动玻璃基板、偏光片等产业发展提速。
国产面板与玻璃基板抱团
据合作协议,在协议有效期内,在符合合作的前提下,京东方每年采购东旭光电液晶玻璃基板量不低于京东方当年国产化液晶玻璃基板使用量的80%。同时,京东方位于合肥的第六代面板生产线每年采购东旭光电液晶玻璃基板量,逐步达到该生产线每年液晶玻璃基板实际使用量的60%以上;京东方位于北京的第五代面板生产线每年采购东旭光电液晶玻璃基板量,逐步达到该生产线每年液晶玻璃基板实际使用量的60%以上。
京东方表示,协议签署有利于推动T FT -LC D原材料国产化的进程,进一步降低公司原材料采购成本,提升公司产品整体竞争实力。东旭光电董秘办告诉南都记者,与京东方的战略合作将可消化4条6代线产能,预计每年200万片左右。京东方副总裁张宇告诉南都记者,目前公司的玻璃基板来源多样,国产化产品如东旭光电供应部分、康宁等外资公司供应部分,但是国产化产品占比还很少。据其介绍,国产化产品价格相对低一点,如果国产配套能力提上来,对于公司盈利能力改善会有帮助。
据悉,玻璃基板占面板厂商总成本比重为12%-14%,总体来讲,国产基板价格便宜10%以上,以10%价差估算,国产化配套将提升面板厂商净利率1.2%-1.4%,而面板厂商的净利率为4%-5%,10%的价差有助于提升面板厂商净利润20%以上,所以面板厂国产配套意愿强烈。
上游寡头竞争利润丰厚
显示产业链必须以冗长形容,目前中国在显示终端以及面板领域已经占据了一席地址。终端以彩电为例,中国是最大彩电生产基地,国内市场上中国品牌占70% 以上的份额。在面板领域,随着京东方、华星光电的大举投资,特别是京东方一家就坐拥三条8.5代线,有预测显示,到2016年中国大陆地区面板产能将超过台湾,成为全球第二。
不过产能和利润却是两幅画面。目前面板厂利润平均在7%左右,彩电整机厂商毛利率应该在10%到15%,净利更低。但是在面板的上游却别有洞天。群智咨询研究总监李亚琴表示,2013年玻璃基板厂商毛利率水平在65.6%左右,液晶材料厂商毛利率为30%,偏光片厂商毛利率则为28%,扩散膜,包括聚酯基膜都有30%以上的毛利率,IC领域也有30%以上的毛利率。“毛利率高本身跟寡头格局有很大关系,不充分竞争,也与中国厂商的技术能力以及配套能力比较低有很大关系。总而言之,这是一个非常具有高价值的环节。”
据瞭解,以玻璃基板行业为例,市场份额主要被4 家厂商瓜分。康宁和其与三星的合资公司三星康宁共占据整个玻璃基板市场的半壁江山,日本玻璃巨头旭硝子和电气硝子分别占据25%和21%,安翰视特占据 4%,全球近110亿美元的玻璃基板利润蛋糕主要被康宁和日本厂商分食。
在这些产业链中,中国厂商还处于弱势地位,本地化产业配套能力仍不足。在玻璃基板领域,国内主要配套企业主要为彩虹和东旭光电,不过产能主要集中在6代线和6代线以下,东旭光电董秘办表示,高世代线的投资计划还没有具体信息披露。
在偏光片领域,群智咨询向南都记者提供的调研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大陆本土面板厂,即京东方、华星光电、中电熊猫、天马、龙腾等,对偏光片的实际需求规模为4800万平方米,而中国大陆本土偏光片厂商,深圳三利谱和盛波光电,实际出货供给规模为268万平方米,偏光片的国内自给率仅为5.6%。
政策引导欲破配套窘境
不能解决玻璃基板、偏光片等自给,液晶产业链就不能完全打通。对于面板行业发展配套能力不足的情况,政策层面也在有意引导解决。年初,财政部网站公布的《2014年关税实施方案》显示,6代及以下的液晶玻璃基板的暂定关税由2013年的4上调为6,6代以上(不含6代)的液晶玻璃基板的暂定关税仍保持为 4。《“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要提高平板显示面板关键材料和核心生产设备的本地化配套率。
除了补贴给玻璃基板厂商,国家还对面板厂给予国产原材料采购额补贴,每年都有一定的额度要求,鼓励面板厂采购本土原材料。此次京东方和东旭光电的合作有一个前提,即液晶玻璃基板产品知识产权满足本协议知识产权保证的要求。对于玻璃基板来讲,专利、工艺以及配方形成了高进入壁垒,即使良率有了保证,面临专利纠纷,下游市场还是不会接受。此前东旭光电和康宁就6代线和6代线以下产品专利纠纷达成和解,但是8.5代线的专利问题仍没有解决。
李亚琴表示,今年政府大力推动国内配套能力建设动作明显,不仅有资金支持还有关税政策护驾,国内面板企业导入国产配套也在强化,预计明年国产配套水平会有明显拉升。
采写:南都记者 王海艳 实习生 程千千
5.iPhone拟导入蓝宝石手机保护幕;
全球市研机构TrendForce旗下LEDinside指出,虽然苹果对于将蓝宝石手机保护屏幕,有相当大兴趣,且种种迹象显示,苹果将考虑将蓝宝石材料应用在更多元的产品,包括即将推出的iWatch表盖,甚至不排除是iPhone手机保护屏幕,但LEDinside观察,有相当多的挑战需要被克服,包括现有产能是否能因应庞大的智慧型手机需求?另蓝宝石保护屏幕与强化玻璃相比,仍有很大的价差,未来如何降低成本也是重要考量。
LEDinside 指出,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苹果正积极对供应链进行优化与管理,如为预防市场需求所带来的缺料风险,苹果积极巩固上游供应链的关系,与GTAT的策略合作,可以确保上游晶棒的料源。同时,苹果相关供应链厂商也开始积极的进行垂直整合,如GTAT开始收购上游的原料供应商,来确保三氧化二铝原物料供货无虞;此外,苹果的镀膜加工厂商伯恩光学,也与露笑成立合资公司,以确保晶棒供应无虞。
根据LEDinside最新发表的「2014年全球蓝宝石衬底市场报告」指出,未来在非LED市场需求中,将以手持应用装置的需求动能较为强劲,LEDinside预估,非LED市场应用比重在今年将达到32%,其中手持应用装置相关需求更达到21%。工商时报
6.4K设计潮推助 eDP跃居移动装置面板接口新宠
eDP(Embedded DisplayPort)显示面板介面将大举进驻行动装置。行动装置加速导入4K×2K显示功能,将导致目前主流的低电压差动讯号(LVDS)和行动产业处理器介面(MIPI)频宽不敷使用,因此晶片商已纷纷转攻传输速率高达2.7Gbit/s的eDP方案,而视讯电子标准协会(VESA)也把握良机,于近期发布新一代更低电压、低功耗的eDP 1.4版标准,期加速eDP从笔电跨足行动应用市场。
谱瑞科技资深行销总监阮建华认为,eDP在行动装置市场的渗透率将与日俱增。
谱瑞科技(Parade Technologies)资深行销总监阮建华表示,随着平板装置、智慧型手机逐渐升级全高画质(FHD)、视网膜萤幕(Retina Display),并朝向4K×2K(UHD)发展,行动装置内部显示面板介面正面临革命性的设计转变,不仅须大幅提升传输速率和频宽,以支援处理器与 UHD面板之间的即时沟通和大量资料传输需求,同时还要减少排线占位空间和功耗,进而减轻系统耗电负担。
以苹果(Apple)首开先河的视网膜萤幕平板为例,若利用每通道最高传输速率仅1Gbit/s左右的LVDS技术搭建处理器与面板之间的沟通桥梁,必须扩增资料传输通道,甚至多加一颗 LVDS晶片才能达到足够的频宽,因此该公司遂率先采用更高传输速率的eDP解决方案,以兼顾平板轻薄、低耗电的设计要求。
阮建华更透露,其他平板品牌制造商亦开始在FHD产品中改搭eDP,并计划透过此一技术打造下世代4K×2K平板,因而驱动英特尔(Intel)、高通 (Qualcomm)等处理器厂相继推出内建eDP矽智财(IP)的系统单晶片(SoC),抢占市场商机,而中国大陆平板处理器厂商也全力投入研发,赶搭 4K×2K风潮。
除平板以外,智慧型手机升级FHD、2K和4K×2K显示功能也蔚成风潮,而其主流内部影像介面--MIPI同样面临频宽严重不足的问题,遂为eDP技术阵营带来新的发展契机。阮建华指出,VESA已于2013年发布eDP 1.4规范,主要更新内容包括输出电压降至200毫伏特(mV),改良前一代版本的面板自动刷新(PSR)功能,进而大幅节省资料和时脉(Clock)讯号传输功耗,满足手机开发需求。
据悉,一线手机品牌大厂已纷纷展开eDP 1.4影像传输介面系统设计,可望于2015~2016年大举推出支援FHD以上显示功能的旗舰手机。
阮建华提到,现阶段,手机处理器对eDP 1.4的支援尚在早期研发阶段,许多手机业者为加速开发FHD产品,已掀起MIPI显示串列介面(DSI)转eDP的桥接器导入需求,因此谱瑞也在今年3月推出两款MIPI DSI输入转eDP 1.4输出的晶片,抢占市场先机。
无独有偶,德州仪器(TI)亦于今年初发表一款MIPI DSI转eDP桥接器,支援4K×2K解析度、60Hz画面更新率(FPS)显示规格,显见eDP在行动装置市场正逐渐翻红。
关注我们
公众号:china_tp
微信名称:亚威资讯
显示行业顶级新媒体
扫一扫即可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