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华显示网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

彩电企业转型 剑指“产业链最高端”

编辑:hattie 2010-06-07 13:38:45 浏览:918  来源:

  国家发改委日前发布《关于2010年继续组织实施彩电产业战略转型产业化专项的通知》,这次转型将目光瞄准平板电视产业“上游的上游”的本地化和国产化,并对有“第三代显示技术”之称的AM-OLED的研发和产业化提出了新的要求。

  2004年7月,长虹集团董事长赵勇在重返长虹时放言:“如果做不了屏,长虹还不如不做彩电。”其时,中国平板电视市场的规模只有三四百万台,但是作为替代CRT的趋势性产品,中国企业在上游的布局几乎是零。占平板电视成本70%的液晶屏、等离子屏需要进口,成为国产彩电业整体亏损的主要原因。

  然而,等离子、液晶面板上游领域的投资动辄上百亿元,而且技术升级更新很快,其投资存在巨大风险,再加上掌握技术的日韩和台湾企业为了维持高额利润不愿意转让技术,这让国内企业一筹莫展。

  据悉,到2009年中国电视面板进口额已经达到近200亿美元,这几乎相当于国产彩电当年销售收入的70%,而在上游面板利润的支撑下,外资平板也操起价格战的屠刀在中国市场大举进攻,2007年其在中国一二级市场占有率一度提高到七成,国产彩电面临着危险的局面。

  在国家扶持政策迟迟不能确定,京东方、上广电等国内液晶屏行业投产即亏损的大环境下,曾经是CRT老大的长虹不得不选择曲线进军上游的道路。

  2006年底,长虹先是以近亿美元曲线收购韩国第三大等离子厂商ORION,让长虹成为了国产彩电“造屏”的引导者。接着,长虹又与彩虹、韩国欧丽安的研发人员在引进吸收的基础上开始对新一代等离子面板技术的开发。据了解,在轻薄、节能20%、3D技术应用等方面都将取得突破的第二代虹欧等离子面板今年下半年将正式推出市场。

  在长虹等离子项目已经竣工一年多后,国家出台的电子信息产业调整规划才提出要以面板生产为重点,完善新型显示产业体系,而包括京东方、TCL华星光电、龙飞光电在内的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才开始立项动工。按照其规划实现量产最快也要2012年初,而到那时长虹等离子面板的产能规划有望上升到400万-600万片,而且已经量产超过3年时间进入利润的稳定回报期。

  进入2009年随着液晶电视市场占有率的进一步提高,长虹、TCL、海信、康佳先后宣布了各自的液晶模组建设计划。消息人士透露,长虹与合作伙伴也在寻求合资进入高世代液晶面板领域的机会。

  彩电厂商翘首以待的政策扶持直到金融危机后才真正得到了确认,而此时全球平面显示产业的研发和制造格局已经发生了改变。

  当京东方、华星光电、龙飞光电的高世代液晶面板投资计划开始落实后,夏普的10代线已经在2009年10月投产,索尼、三星、LG更是开始了在OLED面板领域的布局。更为重要的是,国产液晶面板行业除了面临巨大的技术专利纠纷风险外,其在面板上游的布局更是零,由日美巨头控制的面板上游产业依然困扰着国内的面板产业。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国内已建和在建的液晶面板生产线的上游配套企业中80%以上是国外企业,其中包括美国3M公司控制的增光片,康宁、旭硝子等3家企业控制的液晶玻璃基板,以及部分稀有气体等需要从国外巨头处购买。

标签:

关注我们

公众号:china_tp

微信名称:亚威资讯

显示行业顶级新媒体

扫一扫即可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