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华显示网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

透视三季度报:跌价趋势难挡,厂商动态调整能撑多久?

编辑:chinafpd 2019-11-01 09:37:06 浏览:711  来源:中华显示网

10月的最后一天,面板上市公司的三季度报基本已全部公布。其中:
京东方
京东方报告期内营业收入为306.83亿元,同比增长18.0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4亿元,同比减少54.4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8.4亿元,同比减少332.16%;
华星光电
华星光电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实现营业收入245.6亿元,同比增长28.4%,实现净利润13.0亿元,同比下降28.7%;
深天马
深天马三季度实现营收为88.26亿元,同比增长13.6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9亿元,同比下降10.28%;扣非净利润为2.69亿元,同比增长66.56%。在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为234亿元,同比增长7.7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34亿元,同比下降15.03%;扣非净利润为5.45亿元,同比增长7.25%;
维信诺
维信诺前三季实现营收18.84亿元,同比增长102.45%,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13亿元,同比增长251.7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亏损5.64亿元,亏损幅度同比进一步收窄。具体到三季度,维信诺实现营收7.68亿元,同比增长68.80%,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98亿元,同比增长1057.76%;
群创
群创光电第三季自结合并营收为新台币633亿元(约合147.1亿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减少14.4%,与2019年第二季合并营收相比增加0.2%。大尺寸合并出货量共计3,063万片,与2019年第二季出货量3,092万片相比减少0.9%;中小尺寸合并出货量共计6,390万片,与2019年第二季出货量5,985万片相比增加6.8%;
友达
友达光电第三季度营收为新台币700.5亿元(约合人民币162亿元),净亏损为新台币39.9亿元(约合人民币9亿元)。2019年第三季大尺寸面板出货量超过2,867万片,较2019年第二季增加5.5%。2019年第三季中小尺寸面板出货量约3,560万片,与2019年第二季相比增加7.8%;
信利
信利国际前三季度未经审核累计综合营业净额约为160.20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44.14元),较上年同期累计综合营业净额约143.05亿港元增加约12.0%。第三季度未经审核累计综合营业净额约为57.8亿港元(约合人民币52亿元);
彩虹
彩虹股份前三季营业收入为40.86亿元,同比增长404.73%,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7亿元,上年同期亏损2.67亿元。扣非后的净利润亏损14.96亿元,上年同期亏损3.77亿元。
 
行业利润纷纷”跳水”,关停与减产
 
近期对于面板厂商来说可以说是挑战重重。以电视大尺寸面板为例,全球电视面板行业面临困难,群智咨询(Sigmaintell)指出,面板产能维持高速增长,供需严重失衡,面板价格加速下跌,厂商运营及获利面临严峻挑战。


展望大尺寸面板市况,友达董事长彭双浪认为,“厂商会陆续进行动态调整”。只不过,这样的动态调整——也就是减产,要花多久才能度过产业低潮期呢?
回顾各企业第3季财报成绩,对于市场来说,几乎是令人惊吓的数字。虽然我们看到韩国和台系厂商都通过不断加大研发投入、资本开支、先进产品等手段尝试扭转这亏损局面,不过看起来收效甚微。
因为大尺寸面板不断有陆系厂商力量的加入,导致该领域面板价格战越打越烈,面板厂亏损,不得不令很多厂商从9月份开始减产或者关停部分产线。
其中:
三星受到品牌第4季电视面板购买需求急冻冲击,在9月及10月大幅下调韩国7代线及8.5代线的产能利用率;
LG Display也将关闭P7 (7.5代线)及P8(8.5代线)两座厂的部份产能,其中,P8至2019年底产能仅剩四分之一,而P7也传出将在10月关闭三分之一的产能;
台厂部分,友达从9月开始减少8A(8.5代线)及6B(6代线)投片,当中,8A主要受到55英寸面板售价及需求不佳影响,第4季投片预估仅剩50%左右;6B则是减少65英寸投片,预计第4季减少20%;
大陆方面,华星光电(CSOT)针对T2 (8.5代线)进行机台改造,因此从9月开始至年底,T2投片预估减少两成;京东方(BOE)合肥10.5线及彩虹光电(CHOT) 8.6代线至年底的投片也调降两成左右;广州夏普(Sharp)10.5代线面板厂也在电视市况不佳下,今年暂缓量产计划。因韩系面板厂今年大举关闭多条产线,中国大陆面板厂新厂产能持续开出,一消一长之下让中国大陆面板厂在大尺寸玻璃投入面积占比上升至42.3%,预计2020年将逼近50%。
综观目前各大面板厂的困境,主要还是因为大尺寸电视面板的价格“跌跌不休”。在大尺寸面板产能方面,此前因为“军备竞赛”,所以每家厂商都拥有一堆产能,因此当前没有办法完全避免冲击。减产只是短期止痛药,难持久。
 
如何穿越周期向死而生?
眼下这一波的液晶周期,剧烈程度更甚于以往,时间跨度可能也会更长。两个多月前(2019年8月),猜对了周期“开头”的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对媒体预测,这次液晶低谷期大概还要继续2到3年。
曾经风光无比的液晶巨头市况惨烈。韩国三星、LG,各自曝出巨亏,几大巨头从2018年年底开始连续几个季度亏损。中国台湾的友达光电和群创光电,毛利率则低至不到3%,在此市况下,亏损在所难免。
LG、三星以及中国台湾两家企业,纷纷宣布调整策略,关闭工厂、减少产能,甚至出售资产。而郭台铭旗下的鸿海系则更加夸张,直接宣布要退出本来野心勃勃的广州面板计划,开始寻找买家。
但是,放眼望去,全世界有资金买,有能力管的买家屈指可数。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面板行业曾经的绝对领导者,韩国双雄和中国台湾两巨头经历过数个液晶周期,应对市场危机的“经验丰富”。总结来说,大致是逆周期投入扩张,通过持续高额的研发投入和资本开支,引领产品创新,建立起对其它追赶企业的绝对优势,还包括通过消费业务协同平滑自身的经营和业务。
这些策略曾经百试不爽,一路支撑四巨头统治液晶面板行业多年。但是,在刚刚过去的几个季度中,似乎无一例外地失效了。
思考其中的变化,中国大陆产能的出现,应该是四巨头失算的主要变量。中国大陆液晶产能的出现,早已改变了液晶面板市场的供需。
作为全球消费电子制造集群中心,中国大陆市场工业门类齐全、工程师红利显著、下游需求持续涌现。兼之中国政府持续的政策红利,过去10年,京东方、TCL华星、深天马等厂商快速建立起规模和效率优势,全球显示产业正在快速向中国大陆转移。
制造业最残酷之处就在于难以逃脱周期的宿命,以重资产、高科技建立竞争壁垒的制造类科技产业更是如此。
纵观半导体显示产业过去20年,每次行业低谷,都伴随着产品技术迭代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加速。要打破面板行业同质化竞争格局,引领行业穿越寒冬,除了领先同业的管理水平和资本实力,另一大秘诀在于产品与技术的持续创新能力。
当大多数竞争者都在面对产能过剩、价格下降、严重亏损的时候,只有掌握效率和创新的双重密码的少数派,最终能够成功越冬、乃至逆周期扩张,在新的周期建立领先优势。
来源:各企业第三季度报、集微网、腾讯新闻、 阿尔法工场

标签:

关注我们

公众号:china_tp

微信名称:亚威资讯

显示行业顶级新媒体

扫一扫即可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