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华显示网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

中山大学刘召军博士:Micro LED+量子点是非常好的组合

编辑:zhanghexun 2016-11-30 09:48:14 浏览:1630  来源:中华显示网

 


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联合工程学院助理教授/中山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刘召军博士

  作为下一代显示技术之一,Micro LED已经得到了包括苹果、索尼等国际性企业的认同,且不遗余力进行相关技术研发。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联合工程学院助理教授/中山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刘召军博士特别介绍了Micro LED技术发展情况,也提出了Micro LED与量子点技术相结合的初步设想。

  Micro LED技术,即LED微缩化和矩阵化技术,是底层用正常的CMOS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制成LED显示驱动电路,然后再用MOCVD机在集成电路上制作LED阵列,从而实现了微型显示屏,也就是所说的LED显示屏的缩小版。刘召军博士表示,LED有响应时间短、尺寸小、自发光、亮度高等很多优势,如果实现小型化,做成小尺寸、小间距,高亮度、高分辨显示器件,将对显示产业带来深远的影响。

  据介绍,目前全球很多高校、科研机构以及企业都在研发Micro LED技术,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比如索尼研发的第一代Micro LED,数量得到622万颗,可以实现高解析显示画素,色饱和度140%,无反应时间和使用寿命问题,但是成本很高。而中山大学也研发了两代Micro LED技术,分别命名为LEDOS和CLEDOS,且在香港成立了两家初创企业。

  刘召军博士介绍,2014年被苹果收购LuxVue公司,该公司研究核心是转印,还包括色彩转换、驱动、曲面LED等其他研究方向。其中,LuxVue公司一款单片30万颗LED像素产品的原始专利就引用了他的专利。他也介绍,台湾工研院在Micro LED技术研发上非常活跃,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从2009年开始研发Micro LED,2013年完成主动寻址架构。台湾工研院单色LED可做到10微米,分辨率960×540,彩色LED也可以做到50微米,63微米间距。另外,X-celeprint公司也正在研究微转印技术,把Micro LED做好之后,进行切割,再采用数量比较大的转移进行微LED像素转移。但这个技术如果做10微米以下,巨量转移会非常困难,因为它要保证很多器件同一时间非常精准移动,移动完后还要非常精准的还原。

  对于Micro LED技术,刘召军博士从2009年就开始研究UV Micro LED+三色荧光粉,做出了全彩色微LED投影机;2010年完全用Micro LED芯片把它拼在一起实现微投影;后来又做出1700ppi微LED显示,可以做可穿戴应用,比如智能眼镜。

  根据工艺流程介绍,刘召军博士研究团队Micro LED主要用硅基CMOS驱动,通过版图设计、器件均匀性、全彩色化实现、有源基板像素电路设计以及LED像素亮度及灰度控制做好Micro LED,再采用倒装焊技术以及有源驱动,实现独立控制各个像素,实现单个驱动,均匀度、对比度有很大提高,驱动能力很强,可以大面积实现高分辨率、低功耗、高效率。

  对于彩色Micro LED实现方法,刘召军博士希望通过量子点与Micro LED结合来实现。他介绍,Micro LED彩色化方式主要有:第一、采用三色LED结合法;第二、采用UV/蓝光LED+发光介质法,利用高精度喷涂技术制作红绿蓝三源色阵列,而当LED像素要求非常小的话,量子点材料就有了用武之地。第三、采用光学合成法,用三片不同颜色的Micro LED阵列,加上镜头,最适合做投影。

  而对于业界比较关心的大面积化技术,刘召军博士团队利用Micro LED阵列做转移单元,采用不同结构转移多个微LED阵列到同一个基板,就可以实现更高分辨率,甚至8K以上。因为是单片式转移,单片上可以是十万颗,也可以是百万颗,一次做出来不用切,然后转移到基板上,避免了要做完后切开转移的弊端。目前该技术已经申请了授权。

  刘召军博士也认为,Micro LED+量子点是非常好的组合,但对量子点提出了一些要求:第一、量子点光学转化效率比较高;第二、稳定性高、寿命长;第三、工作环境比较宽,无论低高温、高潮湿、高真空,都能适应;第四、色域广;第五、可图形化,特别是如果量子点能够用光刻方法做图形化,这样就可以做到很小,一微米以下的像素应该也没有问题。

标签:

关注我们

公众号:china_tp

微信名称:亚威资讯

显示行业顶级新媒体

扫一扫即可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