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华显示网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

烧钱太多地方融资备受争议 产能滞后成京东方症结所在

编辑:hattie 2010-08-04 08:49:37 浏览:775  来源:IT时代周刊

      自2004年进入液晶面板制造业以来,京东方便进入了“融资-亏损-再融资-再亏损”的恶性循环。与地方政府的合作解决了京东方的资金之虞,但这种合作是融资的新形式,还是直接推动了京东方的恶性循环?京东方也不一定清楚

      即使100亿元的新资本到位,京东方的亏损窟窿仍然难以填平。

      7月4日,京东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东方”,深市交易代码:000725)表示,公司调整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方案事项,已经获得北京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批准。这意味着该公司再融资100亿元的目标有了初步希望。

      该融资事项是京东方在一个星期前发布的公告中宣布的。当时,京东方提出将原计划的公开发行改变为非公开发行,给出的理由是“由于市场环境发生变化”。但值得注意的是,公司董事会在宣称要公开发行时,仅明确募资额不超过100亿元人民币。而在调整为非公开发行后,外界才知道将要发行4.50亿-35亿A股,募集资金净额仍不超过100亿元。

      募资方案通过了北京国资委的核准,尚需获得中国证监会的核准,以及公司股东大会对发展方案调整的批准。分析人士认为,在完全国有资本操作的大背景下,京东方拿到这两张批条基本不成问题,不过,他们可怜的财务状况仍令外界对其前景大打折扣。

      本刊记者获悉,自2004年以来,京东方累计融资280亿元,而净利润(不含少数股东权益)为-31.7亿元,分红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实际上自2003年6月正式下注上马第5代液晶模块生产线之后,就陷入了恶性的投入产出怪圈之中。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从2003年7%一路下滑,2006年低至30%,2009年为0.6%。毛利率也从15%降至2009年的-0.44%。

   

  资本的游戏

      京东方董事长王东升曾表示,企业家应具备三心:超越之心,敬畏之心,感恩之心。京东方不断上马的世代线生产项目或最能体现他的“超越之心”。

      京东方的前身是北京电子管厂,属于国家重点的电子类军工企业,它被誉为“中国电子工业的摇篮”。在正式成立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之前,这家传统的国有企业已经连续亏损了7年。后在北京市政府的支持下,进行了公司化改造。1997年,京东方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1993年,王东升出任北京电子管厂厂长,公司改组后任京东方董事长。

      自2003年开始,京东方以一系列大手笔的动作进入液晶面板制造业。在以3.8亿美元“杠杆收购”韩国现代的液晶业务几个月后,王东升进入了另一个规模更大的超豪华赌局——耗资几十亿美元的北京亦庄液晶生产基地。

      在当时的规划中,京东方亦庄基地将分三期建设。一期为一条5代技术的液晶生产线,总投资预算12亿美元,2005年第一季度投产,可实现年收入15亿美元。不久,这家公司再次耗资10.5亿港元成为香港和新加坡两地上市公司冠捷科技的第一大股东。

      这两次大手笔投资均没有实现盈利预期,相反,公司的财报再次亮起了红灯。但这并没有阻止王东升扩张的步伐。

      2007年9月,京东方发布公告,以非公开发行方式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60亿元人民币,其中的22亿元用于第4.5代TFT-LCD生产线项目。一个月后,4.5代线花落成都。当时,成都京东方规划将以14.1英寸以下液晶屏和液晶模组为主要产品,设计产能为730mm×920mm玻璃基板3万片/月。

      仅一年之隔,京东方另与合肥市人民政府、合肥鑫城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合肥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第6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的相关投资框架协议。

      2009年8月,京东方8代线项目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该项目被称为北京市有史以来单个投资额最大的工业项目,投资额度高达280亿元。

      令人看不懂的是,王东升在大笔烧钱的同时,亏损一直如鬼魅般缠绕着他。

      2009年京东方的财报显示,2008年出现9亿元大幅亏损。奇怪的是,正式进入液晶面板制造产业的5年来,京东方只在2007年全球行业最景气时取得了9亿多元的盈利,其余年份皆为亏损,累计亏损已达40多亿元。

      2004年,京东方因投建5代液晶生产线借了7.4亿美元银团贷款,这个沉重负担导致海外上市遇阻;2005年,京东方的资产负债率高达82%,2006年也仍然有71%。京东方2006年亏损17.22亿元,其中有4.2亿元为归还银行利息财务费用。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液晶产业就是一个高投入、高收益(或高亏损)的产业,京东方已是骑虎难下,其唯一出路只能是继续加大投入,扩大规模,向更先进的生产线升级。

   

  “起死回生”

      京东方的经营不乏戏剧性情节,最典型一幕莫过于2007年的“起死回生”。

      2007年3月,京东方刊登公告称,由于连续两年亏损,在面临退市风险的情况下,京东方将把主营业务液晶第5代生产线剥离,专注于移动和应用类液晶业务、背光源等关键零部件的配套业务。

      当时,王东升向媒体表示,在全球大公司的液晶业务普遍分拆的形势下,业务分拆后会使京东方更专业化,分拆后京东方光电会变成与上市公司平行的关联企业,将缩短集团内部管理链条,加强快速反应能力。王东升当时还预计剥离亏损的5代线业务后,京东方有望于2007年扭亏。

      而在6个月后,京东方再次表示,公司拟定向增发3亿-8.5亿股,最低募集资金60亿元,以扩产5代线。此时的王东升称,“除了面板价格回升,5代线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大和整体配套成本的大幅降低,也可以帮助京东方光电大幅减亏。”随后又传出增资5代线的消息。本刊记者了解到,为了解决资金难题,京东方除了定向发股,同时与地方政府合作。

      在这种合作模式中,地方政府的出资以国有投资公司购买京东方股票的方式来体现。成都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都高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北京经济技术投资开发总公司就成为地方政府投资的载体。

      京东方将这种合作模式应用到6代线的建设中。合作方法仍然是,京东方向这些地方的国有投资公司定向增发,募集部分资金,后者还通过国开行向京东方注入剩余资金。

      根据京东方公司的公告,在合肥建的6代线总投资175亿元,项目资本金为90亿元,其中60亿元的注册资本金由合肥地方政府或者它指定的投资平台投入,这部分资金通过京东方定向增发的形式注入;其余30亿元人民币项目资本金由双方共同通过资本市场、战略投资者引入等方式解决。项目总投资与项目资本金的差额部分,由双方共同负责落实银团向项目公司提供贷款。

      此前,京东方在成都投资31亿元建4.5代线也采用了同样的筹资方式,通过定向增发从地方政府手中募集了22.5亿元,而后从国开行获得了18亿元的贷款,从而筹足了建设资金。对于通过地方政府融资的办法在业界可谓是毁誉参半。有分析师直接指出,地方政府直接推动了京东方“亏损-融资-再亏损-再融资”怪圈。但同时,业内也有人士指出,这是创新的办法,相比海外的高科技产业发展投入,我们还比较少。以韩国为例,韩国政府在三星发展初期曾投入了150亿美元资金;而在我国台湾地区,政府每年投入2000亿元台币用于TFT-LCD产业发展。

      至于地方政府如何能与京东方合作,合肥市市长吴存荣解释说,“合肥看中的是这个项目融入合肥高新技术产业之后,对合肥家电产业的巨大推动作用。”而吴存荣之所以选择京东方而非其他企业合作,主要是看中了京东方作为一家中国企业拥有全套自主技术。“另外就是增发价格较低,也降低了风险。”吴存荣说。

      不管怎样,在烧钱一般的液晶面板线的投资中,资金是维持这台机器运转下去的重要因素,王东升也曾表示,等手头上有了钱,建几代线都没有问题。但王东升是否对股东们抱有感恩之心,政府的融资能够挽救京东方扭亏为盈?

   

  产能滞后

      相关调查显示,产能滞后才是京东方无法摆脱亏损的症结所在。

      一位从事多年液晶面板业务的人士向本刊记者透露说,“21世纪以来,显示器更新速度明显加快,我们的8代线还在打桩的时候,日韩的10代、11代生产线已经产出成品,新一代显示屏的大规模商业应用也就是2-3年的事了。”

      以5代线为例,京东方5代线投产之际也正值日韩及台湾6代线大量投产,17寸液晶屏的整体成本持续下降供应量持续提高,因此价格也出现持续下滑。到了2006年3月,17寸液晶屏的平均价格已经降至133美元,较当年峰值时的300美元下降了一半以上。面对在成本和效率上更占优势的众多6代线,京东方的5代线从一开始就陷入了一步落后步步落后的恶性循环。

      “目前京东方主要收入是依靠5代线,而5代线在国外已经接近淘汰了,像日韩等公司已经计提完了折旧,这给国内厂商很大的压力。”一位券商分析师表示。

      “想要靠5代线翻身盈利,不太现实,除非面板价格有大幅度提升。像在2009年,由于金融危机,很多企业停产,供求不平衡,曾引起面板价格的上涨,但是2009年上涨到的最高价格,也不过是2008年的六七成。”

      2010年6月,京东方表示,8代线项目计划于2011年第三季度投产,届时,该项目平均年税后利润18.32亿元,税后静态投资回收期为7.89年。 

标签:

关注我们

公众号:china_tp

微信名称:亚威资讯

显示行业顶级新媒体

扫一扫即可关注我们